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日立建机孙羚:二手设备运营体系建设中的困惑

2013-12-28 03:09 性质:转载 作者:孙羚 来源:日立建机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中国的二手车流通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做了一个大概的归纳,中国二手车产生主要是终端客户购买了设备以后,然后进行转卖,转卖的对象80%是二手贩子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的交易,20%是来到了厂商、经销商的手上。中国的二手车流通和日本的流通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二手贩子、用户之间的交易占到整个市场流通的主体,这也就是现在这个市场乱象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个市场已经失控了,没有由真正需要也是有这个能力来控制这个市场流通的厂商、经销商来掌控。这个市场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产生的二手设备,其中有很少一部分出口到了海外,有很少一部分报废了,绝大部分还是回到了国内,这也是造成我们这个市场过度饱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看日本,海外出口车占到二手车的一半还要多,这也就刺激了它的新车销售,因为二手车有出口,那么日本国内的新车有销售增长的途径。

    问题在哪里?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国家层面,首先是设备监管缺位。设备监管缺位主要指的是什么?比如我们的挖掘机,它在1998年之前是一个二手车的市场,1998年之后,逐渐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投产,销售新车,包括我们的国产品牌也渐渐跟进,但是设备销售的对象主要还是以个体用户为主,事实上就是没有去合法纳税的一些用户。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用户有多少接了工程以后是真正交了经营税,然后再来合法盈利,事实上这样的用户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工程完了现金结算,拿了钱走人这样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国家是没有办法来监管的。刚刚提到2003年的信贷,银行针对个人提供了个体的工程机械贷款服务,也促进了设备流入个人手中。一个企业贷款很困难,个人贷款因为有经销商的担保,有厂商的二次担保,相对来说他的信用审查是比较宽松的,也就是说个人比企业更容易贷到款,从而也就促进设备更多的流入个人手中。第二是税法不健全,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流通税不健全,因为我们国家对工程机械是采用增值税,增值税是在流通环节当中,增值了以后,我们国家会对这个设备的销售进行征税。增值税在二手设备里会遇到一个比较困难的情况,从新车到二手车是一个减值的过程,不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的增值税遇到了一个断裂,没有办法接上去了。怎么来接?现在国家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按照17%的增值税再重新纳税,纳税以后再进入二手车的流通,这样的话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负。还有一个就是二手设备交易中会有2%减半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个政策的话,绝大多数设备是在个人手上,个人在经营设备的时候是没有合法纳税的,这样的情况是占到绝大多数。一旦涉及到需要他来配合企业去税务部门代开2%税票的时候,就会遇到他没有办法提供相应的纳税证明,他也不愿意提供相应的纳税证明,也就是说这个地方2%的税票是很难开出来的。这是流通方面的税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对出口退税没有很明文的规定,或者是没有一个很详细的操作办法。在座企业很多都考虑过将二手设备出口到海外,出口到海外的时候就涉及到成本的问题,中国的二手设备是全世界价格最高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出口退税的话,中国的二手设备是很难被其他市场所接受。但是现在的出口退税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或者是没有明文的规定,也就导致出口难上加难,很难去做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对工程机械缺乏准入退出的机制。以日本市场为例,在日本这个市场,对工程机械是有年检制度的,也就是说你要在市场上合法的施工,必须要通过行业的认证,要通过它的年检,这个设备能够安全施工,符合当地环境保护相应的一些政策。中国完全没有这样的政策,不管什么样的车,都能够施工。我们也看到很多从海外进来的二手设备,可能是20年前、30年前的设备,无论从安全角度来考虑,还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或者是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考虑,都已经不适合再继续施工了,但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政策,导致现在的现状是,这些设备仍然在工地的现场使用。退出机制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什么?刚刚也提到,20年、30年,干了这么久活的设备仍然在市场上工作,严重影响了新车的销量。我们作为一个主机厂商,我们最关心的地方是新车的销售,我们所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促进新车的销售。现在市场上二手设备或者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已经大大超出了目前工程机械的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一个相应的退出机制,还让这些设备继续保有的话,那么我们工厂生产设备就越来越难销往市场。

    第二是行业层面,我们遇到哪些问题。第一是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我们厂家没有将这些信息公布出来,经销商也没有把这些信息公布出来,用户更不可能把这些信息公布出来,进入二手流通的二手贩子,也不可能公布。这个市场我们也知道,非常混乱,二手设备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比如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买家特别是二手贩子,他们在收购了二手设备以后,将这些设备进行一些改造,这个改造仅仅是一些外观上的改造,而不是性能上的改造,然后将这个设备的信息进行改篡,然后再进行销售,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谋取高额利润。这样一个市场导致市场上严重缺乏诚信。一个市场要规模化,最根本的就是市场上必须要有诚信,大家相互信任,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够把盘子做大。在深圳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进口二手车的市场,为什么这个市场能做得这么大,也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它的设备绝大多数是来源于日本,日本的二手设备是非常透明、非常投靠的一些设备。我们国内产生的二手设备,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所以我们现在国内遇到的情况是,国内产生的二手设备都流向一些小规模为主的二手市场,比如徐水这个市场,我们知道徐水的量也不小,差不多有1000台左右的工程设备在这个市场上,但是我们到徐水市场上走走看,有没有一个做得比较大的交易商,没有的,都是个体,手上多的话也就是十几二十台设备,少的话也就两三台设备,这样的情况是占据了多数。行业要做到规模化,比如像日本,主要是厂商,厂商投资的二手贸易公司为主体,来进行运营,才可能有规模化。中国现在由于诸多的现实原因,厂商没有办法直接介入到这块,因为你如果介入到这块的话,就会遇到你怎么从个体手上收车,你怎么去纳税的问题,这块是非常繁琐的一件事情。第二个行业遇到的问题就是,行业缺少一个成熟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二手设备的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有什么好处?比如日本的二手市场,日本的二手设备有很多都是通过拍卖的形式进行交易的,比如日立贸易这个公司,每年通过拍卖销售的二手设备有超过几千台的设备。这样的话,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在一个集中的地点,大量的进行二手设备的交易,针对的是来自全世界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市场的价格形成。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二手市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刚刚上午的发言当中,也有很多嘉宾提到,设备到底应该怎么来定价,谁来定价。我觉得最根本的二手设备的定价要素还是市场,因为第三方机构去定价,如果定出来的这个价格市场不接受的话,一点意义也没有,定高了,定低了,都对这个市场不会有任何影响,最终还是这个市场能够接受什么价格,这个设备才能以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流通。也就是说我们缺少这样的一个成规模的二手设备的交易平台,导致我们现在二手设备稳定的价格体系没有办法形成,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