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朱开武:汗水浇灌出的“叉车状元”

2013-12-11 07:48 性质:转载 作者:洛阳晚报 来源:洛阳晚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近日,在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部车库,记者见到了叉车班班长、42岁的朱开武,他正驾驶着3.5米长、4米多高的叉车赶往装配车...

    近日,在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部车库,记者见到了叉车班班长、42岁的朱开武,他正驾驶着3.5米长、4米多高的叉车赶往装配车间。

    1988年,朱开武在柴油机缸体车间生产线从事镗工工作。1995年,他被调到公司生产部叉车班工作。刚开始接触叉车,年轻的朱开武觉得在车间里驾驶叉车很拉风。一次,他用叉车运一个1吨多重的发动机时出现失误,不服输的他便开始苦练叉车操作技巧。1个月后,他取得了叉车司机的上岗证书;2000年3月,他担任叉车班班长;2002年,他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今年年初,他在河南省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获得叉车工决赛第一名,被授予“河南省技术标兵”称号;今年7月,在市叉车工技能大赛中,朱开武获得市叉车工技能大赛第一名,成为市“叉车状元”。

    在工作中,朱开武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过去,放置飞轮的是零件架,在叉起飞轮零件架时极易造成飞轮掉落。在朱开武的建议下,车间将零件架改为零件箱,再也没有出现过上述现象。

    今年七八月份,公司生产任务居高不下,缸体车间日夜不停生产。朱开武每天一上班,先到缸体车间询问各种缸体的加工状态以及成品合格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在缸体的叉运过程中,他根据装配车间、缸体副线以及仓库场地的情况,及时调整叉运路线,尽量做到“一步到位”。

    在每天的生产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朱开武的冷静,保证了各项流程的顺畅运转。

    ■人物心声:每天驾驶着叉车把零部件安全、平稳地送到各生产线上,我就感到很踏实。我的岗位虽然平凡,但也很重要。

    ■记者感言:他是叉车工里的佼佼者,又是叉车班的“掌舵人”,他为公司生产保驾护航,展现了新时期技术工人的风采。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