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企业在可视化、自动化方面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系统去覆盖和支持供应链的相关业务流程,大部分业务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方式,由此造成供应链作业成本的上升和运作效率的低下。通过适度的IT软硬件投入,企业可提升内部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借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系统的对接、企业与第三方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的对接,可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透明度、各成员的决策能力和速度及企业管理、驾驭风险的能力。
标准化是供应链信息化中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就商品编码而言,企业、物流公司、银行等各方现时对同样商品的识别表达和编码根据不尽相同。各方系统的对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与共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实现商品编码的统一。同时,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接和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交互也涉及接口、传输协议、数据类型等标准问题。在行业内部及行业与行业之间无法做到统一的情况下,应该鼓励从事不同标准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的中间型平台的孵化和培育。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推动制定行业化的标准,并在推广应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需加强主动性
按黛米卡(Demica)公司提供的数据,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年平均成长率为10%至30%,发展中国家为20%至25%。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支持一大批依附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供应链融资下的细化产品,这些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处于供应链的哪个环节,都可以获得便捷、低廉的资金,使供应链整体运作保持顺畅。
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经过长期探索,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阻碍就是信息不对称,无法获得中小企业清晰数据的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融资时承担了过高风险。在供应链下,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与核心大企业链接,而核心大企业通常财务报表完备。
近年来,平安银行已经将线上供应链系统带入国内市场,而招商、工行、中信等各银行也都纷纷发力供应链金融,并取得了不俗成绩。然而,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发展前景的广阔其实表明了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缺失。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供应链相关配套政策建设滞后的时期,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还需加大对企业的推介。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2 14:24
2025-04-01 10:46
2025-04-01 09:30
2025-03-29 08:40
2025-03-23 08:32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