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青岛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 集中精力推进青岛造

2013-05-22 08:53 性质:转载 作者:慧聪工程机械网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青岛在机器人产业方面起步较早,不仅有产业基础,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去年,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产值已达到了1.5亿元,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尚立群介绍,“目前,市里已经把机器人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高新区内布局了机器人产业园区,区里已组建起专业的招商团队,并成立了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办公室,集中精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抱团“创新”

  从全国看,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均不尽如人意,在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下,国内企业走的都是传统的模仿跟踪发展路线,缺乏自主创新。对于青岛自己的机器人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将技术创新视为头等要务。

  涉足机器人行业7年来,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维力已深知创新对于这个行业有多重要。“2006年刚涉足这个行业时,国外企业控制着机器人本体的核心部件,从价格到渠道,国内企业均被国外企业绑架。很多企业辛辛苦苦接了不少订单,看似实现千万产值,实则白白为国外企业打工。”不甘心“受控制”的杜维力下决心造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于是,她奔走全国,寻找技术创新团队,并在2009年与中国航天航空大学等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合力研制码垛机器人,今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青岛造”机器人在诺力达研制成功,技术上可完全取代日本机器人,但成本只有日本机器人的一半。

  伴随青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产业和市场有着高度敏感和关注的杜维力意识到,何不通过联合业内企业共同研发制造?在她的推动下,不久前,“青岛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获批成立,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和19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青岛造”机器人广纳各家所长,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据介绍,目前,青岛市已在高新区建立了市级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机器人本体机构研究实验室、控制系统研究实验室、智能夹具研究实验室。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青岛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出台有利于机器人创新发展和人才、资金、技术引进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据透露,对于机器人专业人才,将按照“人才特区”政策给予住房、落户等优惠措施;对于机器人相关企业或将实行免税补助。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