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用募集资金加快了大中轮拖的技改投入步伐,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顺应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生产方式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大轮拖年产销量由三装厂成立初期的数百台,发展到近年的数万台,一拖在国内农机行业的位势不断巩固,成为行业引领者。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当时一拖没有H股上市,企业研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一拖现在的市场位势也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资本市场,收获的不仅仅是资金
发行H股后,一拖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2007年,一拖股份成功在香港实现“闪电配售”,增发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2.3亿港元,用于扩充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的产能提升及工艺改造等,并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政策东风,加快大中轮拖发展步伐,2009年以来,
一拖大中轮拖实现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在这些看得见的收益背后,还有一拖管理理念的升华。回忆这15年来的发展历程,赵剡水董事长认为,一拖H股上市是一拖第一次接触资本市场,为一拖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改进升级提供了关键性的资金支持,也为一拖带来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改变。
上市之后,一拖从一个老国有企业开始转变,着手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新三会”建立,决策体制实现了经营权与决策权的分离。决策层为经营层建立了一系列的考评、激励和约束制度。
除了制度外,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于丽娜说,上市之后,一拖面对的是境外大型资本和个人投资者,每年必须要按照上市
公司规则进行信息披露,与股东沟通,让股东了解一拖的发展。
经过15年的规范操作,一拖人树立了一种回报股东的意识,这也成为促进一拖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面向未来,成为全球农装供应商
6月29日,《洛阳商报》推出了“我们的香港,香港的我们”特别报道,报道最后说:天时、地利、人和。在历经15年资本市场磨砺后,一拖正在为回归A股做最后的冲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闯荡H股多年的企业经营经验,让我们对国内农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一拖股份”充满了期待。
7月2日,《洛阳日报》在头版推出了长篇通讯《聚核铸强,唱响“东方红”》,整篇通讯围绕“聚核铸强”战略思路,就中国一拖如何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进行了深入报道。
也就是前几天,赵剡水董事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周帆的采访时,就一拖回归A股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赵剡水说,A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大功率农用柴油机项目、新型轮式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项目和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升级扩能改造项目。推动一拖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一拖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他说,在对国内外农机市场形势充分认识、认真总结自身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一拖提出了发展规划,我们将努力实现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的发展目标。
15年沧海桑田,15年磨砺心志。现在,一拖正在为回归A股做最后的冲剌。聚积闯荡H股多年的企业经营经验,作为中国农机行业长子的一拖,与A股“亲密握手”的时刻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