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让柳工旗帜在全世界高高飘扬——纪念“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十周年之国际营销

2012-05-10 09:08 性质:转载 作者:柳工 来源:柳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十年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随即开始思考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道路。作为中国民族装备制造业...

  十年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随即开始思考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道路。作为中国民族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柳工也在思索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该如何“齐步走”的问题。但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弱势产品全线溃退,国外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剧,这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带来警示和危机。而这一时期,柳工率先在行业确立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战略构想,主动置身于国际竞争的风浪中,培育国际竞争力,寻找国际市场合作伙伴。在过去十年的国际市场征程上,柳工不断摸索和实践,步步为营、招招致胜,取得了令同行企业叹服的业绩。


  

  构筑国际战略
  1993年,柳工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出口业务人员开始与国外客商直接打交道。通过与外商的直接联系,柳工自营出口业务得到快速发展,1994年实现自营出口零的突破。但由于出口产品线单一(仅有轮式装载机)、产品质量和设计不能充分满足国际主流市场要求等因素,柳工年出口业务收入长期徘徊在200—400万美元之间,占公司整体业务5%以下,而且出口业务预期不明、业绩增长持续性差。这一阶段,柳工海外销售业务始终局限于以简单出口贸易模式为主,在公司整体发展中尚未上升至战略性的高度。
  新世纪伊始,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如火如荼,行业厂家应接不瑕,几乎没有企业开始考虑如何系统性地拓展国际市场这一战略课题。但就在2002年,柳工高层深谋远虑,王晓华董事长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构想,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柳工决策层和各级经理人员的目光开始聚焦海外市场:必须在海外市场赢得先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生存和发展,才能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世界级品牌

上一页123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