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排放问题需标本兼治
2007年的BICES(北京工程机械展)上,贵州詹阳动力带来了一款混合动力的轮式挖掘机产品;2009年的BICES上,三一重工和小松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产品。正在进行混合动力尝试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专家认为,这仍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动力的两次转换时的动力损耗,电池污染、安全……每一个问题都难以解决。从环保的角度来讲,电力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尾气排放,也不会造成二氧化碳效应。但是有一点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电池本身的环保问题。
专家表示,解决工程机械的排放问题必须从动力系统入手,但这个问题一直没得到内燃机企业的重视。工程机械产品的销量虽大,但与汽车行业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内燃机企业的研发重点一般都放在工作环境相对较为稳定的汽车行业。因此,解决工程机械节能减排的问题,必须是两个行业,乃至多个行业通力合作才能成功。专家强调,在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上,各企业应该积极拓宽思路。不能因为已经有了混合动力这一种方案就都闻风而起。毕竟工程机械不是电动玩具,依靠电力运行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每一种能够促进工程机械产品节能减排的方法都值得鼓励。
再制造为节能减排铺路
据了解,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大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目前全国已有80%的在役工程机械超过保质期,如果将被淘汰的装备产品进行修复,便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回报,并减少能源消耗。有专家预测,中国再制造市场每年的规模可达100亿美元。
据专家介绍,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两个鲜明的特点,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用先进技术将废旧的机械设备按照制造业的模式进行彻底拆解翻修,生产出完全等同于新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再制造产品,从而达到高效的二次利用。再制造产品利用尖端技术不仅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得盈利,还通过减少废物排放及降低对制造新零件所需原材料的需求,为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价格平均只有新产品的30% 4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毛利率远远高于新品。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的一种高级形式,再制造为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创造了条件。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有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2/3以上。在国外,再制造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制造不仅节省了生产线投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还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我国是装备制造及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14种主要工程机械的保有量达290万台。随着我国进入机械装备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产业显示出在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曾表示,“我国的再制造业已经拥有了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有利条件。在当前国内外应对能源短缺等压力的背景下,再制造业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
2024-05-30 10:24
2024-05-29 11:43
2024-05-28 10:09
2024-05-27 08:20
2024-05-27 08:15
2024-05-23 09:30
2024-05-21 09:26
2024-05-18 08:47
2024-05-18 08:44
2024-05-12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