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大讯飞公司,在国内乃至国际语音产业中占有重要席位。 2006年,公司的中文语音入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以来,团队由最初的带头人及助理6人发展到目前的27人,创新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团队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获得国际说话人识别测评大赛综合指标第一名,语言软件在学习机和导航产品中占据市场大半份额。“‘115’产业创新团队对我们更好地投身创新起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团队带头人刘庆峰说。
犹如一股春风,“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吹开一朵朵自主创新的灿烂之花,结出一颗颗自主创新之果。
集聚创新人才
“加快安徽的奋力崛起,离不了自主创新,离不开重点优势产业的带动。 ”2006年,围绕省委、省政府深化“861”行动计划、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安徽等重大战略部署,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组织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115’工程,即是从2006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承载‘861’行动计划重要项目、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有针对性地建设100个产业创新团队,选聘100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00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省人才办负责人介绍说,此举意在提升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我省的产业竞争优势。
2006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实施意见。随后,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5家牵头单位,组织开展了首批团队和带头人遴选工作,有关省直单位和省辖市组织部门切实加强对创新团队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创新团队设立单位研发项目立项优先、经费支持优先、人才智力支持优先,密切支持配合,切实搞好各项服务。团队设立单位积极投入支持团队建设,各创新团队认真履行建设合同,不断提高创新项目研发水平,在创新项目研发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激活创新资源
日前,在省人才办组织下,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共同开展了第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评审,评选产生37个产业创新团队。至此,2006年以来我省共评审设立了100个“115”产业创新团队,提前完成产业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任务。
先后3批、共556个单位申报,经过认真审核、严格评审产生的100个“115”产业创新团队,质量普遍较高,开发的许多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115”产业创新团队的设立,坚持与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全省经济社会现实和长远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兼顾基础产业和应用产业,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据介绍,在100个产业创新团队中,工业类72个、农业类19个、医学卫生类7个、社会科学及其他类2个,分布于中直驻皖单位4个、省属企事业单位41个、省辖市55个,团队研发项目涉及机械、能源、软件、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团队评审设立后,团队设立单位面向国内外选聘“创新团队带头人”,再由团队设立单位和带头人共同选聘5名带头人助理。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合同管理、年度考核、津贴发放、检查监督”的方式,对创新团队进行管理,团队设立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在团队设立期内,每年团队管理责任单位组织对创新团队和团队设立单位进行考核,经年度考核合格,并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省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给予每个团队设立单位10万元的资助,用于向团队带头人及助理发放岗位津贴。
激发创新活力
“带头人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团队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产业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各带头人抓好团队研发人才培养,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创造的强劲活力被激发出来,一项项创新成果次第问世。
据初步统计,除了创新团队带头人及助理以外,创新团队共引进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团队设立单位对创新项目研发投入共达到10亿多元,对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投入共达到60亿元;有一些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将“软包装材料研发”创新团队的管理和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加强对团队建设的管理,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在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制出的小剂量液体药品软包装在线成型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研发”团队成立以来,共投入1.75亿元研发资金,完成了四个子项目开发,申报专利77项,已培养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安徽叉车集团公司“14-45吨重型装备研发与制造”创新团队,目前已完成14-25吨叉车研制并小批量生产;45吨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研制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同期水平。
“‘115’产业创新团队已成为我省创新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品牌工程、龙头工程和示范工程,较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省人才办负责人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目前,合肥、芜湖、铜陵、滁州等地也都相继实施了以与此类似的“项目+人才”模式推进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凝聚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
2025-05-12 08:30
2025-05-12 08:23
2025-05-07 13:20
2025-05-06 10:42
2025-05-06 10:41
2025-05-06 09:28
2025-05-06 09:27
2025-04-28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