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蚌埠液力:站在中国叉车巨人肩上闯世界

2008-04-08 00:00 性质:转载 来源:人民网安徽视窗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人民网安徽视窗4月07日讯 对大型企业的分厂而言,是满足于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积极地站在巨人肩上去看得更远,这影响着企业的...
  

  人民网安徽视窗4月07日讯  对大型企业的分厂而言,是满足于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积极地站在巨人肩上去看得更远,这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反映了企业的生存状态。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厂毅然选择了后者,虽然这种选择意味着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优秀企业哪一个不是从艰苦的开拓中磨砺而出?凭借合力叉车注入的活力,液力机械厂从一个地方老牌重工业企业一跃成为叉车配件行业知名企业,给合力叉车争光添彩。

    三次"亮剑"之一为液力注入新活力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厂始建于1958年,有五十年的经营历史,在蚌埠这个企业也属于重工业中的大哥大级别。时间行走到20世纪90年代,时代对中国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时安徽叉车集团公司走兼并、联合之路,发展规模经济:1996年元月,接收了安庆车桥厂;1997年5月,兼并了蚌埠液力机械厂;1998年10月又兼并了宝鸡叉车四厂--更名为宝鸡合力叉车厂,这三家企业经过改制和优化组合加入上市企业--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中,安徽叉车集团公司这连续的三次大举动被称为"三次亮剑"。

    液力并入安徽叉车集团后,进行的第一步就是管理改革和设备更新。除了保留自身的优秀管理制度以外,液力在管理上全面与集团公司的管理规则接轨,"液力的老员工面对上百条新规定的忽然到来,开始的时候是很不适应的。"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液力机械厂厂长韩明回忆说,"当时有个规定是要保证5天内发货,这个标准对原来的液力企业来说快得不可想象,员工们开始不能适应,但是我们通过细化管理,实施过程控制,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保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实行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外加4小时学习的制度,进行经常性的培训。"

    并入安徽叉车集团公司以后,液力机械厂也进入公司的规划蓝图,液力只生产液压缸和变矩器,以前生产的其他配件都不再生产,这样一来,液力产品更单一也更专业,同时大规模将传统机床更换为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零件制造的速度和精度,液力以一个具备现代化管理和技术的新企业重新出现在叉车配件制造业,不同的是此时的液力厂已经具备了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和内涵,不得不让人高看一眼。

    做行业中的领跑者、规则的制定者

    现在,液力机械厂的叉车液压缸已成功地为国内外数十家企业配套,叉车液压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此外产品还出口到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并随着合力叉车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04年以来液力机械厂连续被评为"利税500万元以上企业"。

    世界知名企业为什么一致选中液力生产的配件?韩明一语道破天机:"第一是合力的品牌带动、第二是液力质量有保证。合力是国内叉车行业的龙头老大,品牌效果显著,而且作为一个品牌企业也会严格控制分厂的制造品质。液力生产的液压缸在市场的占有率有目共睹,最为重要的是目前液力可以生产1000多种液压缸,自主开发速度快。在选材上我们的供应商也是提供最好的原材料。"

    国内叉车市场上,合力叉车是其他品牌叉车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有没有使用液力机械厂出品的叉车液压缸也成为其他叉车生产和销售商竞争条件之一。一些普通液压缸制造企业目光总是瞄准着液力的进货渠道和种类,并把完全模仿液力的选材作为一种优势进行宣传,因此也产生了一种潜规则:液力在液压缸的选材工艺上的选择,往往左右着国内整个液压缸制造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成为业内规则的制定者。这种潜规则给液力机械厂带来自豪以外,也带来了压力,同行里手唯液力马首是瞻,那液力如何带领行业开拓前进的道路?

    开拓国际市场,下棋要和高手过招

    对上面的问题,液力机械厂的应对方案是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壮大,带领行业朝正确的方向进发。液力目前的液压缸出口量正逐年增加,每年合力出口的一万多台叉车用的都是液力的液压缸,液力还直接向国外知名叉车企业供货,这其中液力也有自己的考虑,由于国外企业的产品订单往往要求质量高、技术新,这不仅是挑战也是学习的机会,企业要借此机会达到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与世界一流企业接轨。

    学习国际一流液压缸生产企业,就是要从"形似"做到"神似",这其中的过程并不简单。韩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前在液压缸的焊接上总是出现个别产品焊接后使用不正常,虽然出现率很低,但总是找不到原因,一次在接受日本企业的订单时发现该企业的发来的制作图纸上要求在焊接处钻个小孔,焊接好后又要求将孔补好,技术人员注意到这个细节就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原来是因为焊接时如果不打孔,缸内的气体无法排除,就会造成质量上的问题,此后液力在这个细节上进行了修改,再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范文)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