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小企业冷对“机器换人” 背后究竟是为何?

2015-08-05 06:59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机器人网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走进TCL多媒体制造中心的彩电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人头攒动的场景,而是全自动生产线上机器自行运转的忙碌景象。全自动导引运输车...
  走进TCL多媒体制造中心的彩电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人头攒动的场景,而是全自动生产线上机器自行运转的忙碌景象。全自动导引运输车、全自动锁螺丝机、全自动模组翻转机、全自动包装机……流水线上各种机器轮番上阵,一台台电视机由此自动化完成装配、测试、包装,快节奏合格下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越来越多的惠州大中型制造企业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在不同工位以自动化机器设备替代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背后是惠州近年来力推新一轮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1.9亿元,增长147.5%,居全省前列。

  然而,与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类企业纷纷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所不同的是,惠州的传统制造业,如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融资门槛高等因素,并缺少本地榜样示范带动,对“机器换人”积极性不高,普遍还在观望。

  相比周边城市“机器换人”如火如荼,惠州企业开展技改的热情也整体偏低。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企业不进则退,市场竞争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抢占行业高点,怎样解决现存问题让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机器换人”行动快起来,进而增强创新实力,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惠州产业转型发展待解的难题。

上一页12345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