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升级 机器人时代来临

2014-04-26 09:33 性质:转载 作者:路伟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成本上涨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2013年12月30日,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等,这意味着国家将推动工业型机器人的数量在未来6年成长约四倍。

  汽车制造中心的工业机器人焊接流水线

  和有着“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相比,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基本国情,那就是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刺激日本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要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广泛使用机器人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
  近两年,在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用工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促使有潜质、有能力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寻找新出路,市场将重新洗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机器人助阵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制造
  任何事物由兴起到盛兴,总要有率先吃螃蟹者,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盘点发现,工程机械行业中率先引进乃至参与设计工业机器人这种“吃螃蟹”者,徐工三一中联山推等国内知名企业赫然在列,成为引领机器人应用的行业先锋。

  徐工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

  徐工2012年对装载机制造投入了145台套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下料之后,借鉴汽车制造技术,所有结构件自动进入积放链,下一工序的焊接、涂装、装配等全部通过积放链悬挂起来进行操作。
  引进机器人的裨益在三一重机的快速发展上也可窥一二。《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两台机器人现身三一重机生产线。此后,企业销量突飞猛进,机器人队伍也随之壮大。在三一重机临港产业园中,就能看到200多台机器人各司其职,忙着切割、焊接、涂装或者涂胶等工作,个个都是以一当五的好手。
  中联重科对工业机器人的引入也是从焊接领域入手,2012年10月24日,中联重科沅江工业园正式启用搅拌车搅拌筒内焊缝焊接机器人生产系统;11月中旬,随着中联工程起重机公司泉塘工业园结构车间第11台焊接机器人安装调试完成并正式交付使用,中联重科轮式起重机吊臂、转台、车架和支腿四大结构件焊接工艺全面挺进了机器人时代。
  山推作为国内大型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和推土机行业龙头企业,在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应用上应该说走到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应用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焊接专机。这些举措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也转变了员工的传统观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