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宣布在其位于汉诺威-斯托肯的 ContiLifeCycle 卡客车轮胎翻新工厂大规模部署自主移动机器人(AMR),通过打通生产执行系统与车间物流,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显著改善一线员工的人机工程环境。
大陆集团是一家跨国技术公司,业务涵盖汽车零部件、轮胎以及工业解决方案等多个板块。ContiLifeCycle 是其面向卡客车车队推出的轮胎“全生命周期”方案,包括胎体管理与热翻新工艺,核心目标是在确保行驶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消耗。自 2013 年汉诺威 ContiLifeCycle 工厂投产以来,累计已经翻新超过 100 万条卡客车轮胎,全球范围内通过各地翻新工厂交付的翻新产品约达 800 万条。
自 2025 年 3 月起,该工厂共投用了 7 台自主移动机器人,专门承担生产线内部的轮胎转运任务,主要在热翻新流程中负责“绿色胎”的搬运。过去,这些轮胎在不同工序之间的流转,需要员工借助行车、推车或托盘车反复搬运,单件重量最高可达 250 千克。现在,AMR 从轮胎成型工位出发,将装有轮胎的托盘运送至硫化机、缓冲区或质量检测工位,实现连续、可追踪的物料流转。
ContiLifeCycle 工厂负责人 Felix Hantelmann 表示,这些“自走机器人”已经稳定运行半年多时间,专门处理“从 A 点搬到 B 点”这类重复性高、附加值低的转运任务。他强调,机器人与工厂的数字订单系统直接连接,能够实时接收指令并与其他 AMR 协同规划路径,“它们已经成为日常运营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加符合人机工程的生产环境”。随着体力型搬运被逐步替代,操作人员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设备调整、硫化工段操作和终检等更具技术含量的工序上。
从技术实现看,大陆集团采用的是自研 AMR 平台:车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360° 摄像头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系统,在车间内自主导航,按照约 2 米/秒的速度穿梭在各工位之间。这套平台此前已经在集团内部多个工厂完成多年验证,并在 2022 年的德国 LogiMAT 展会上以“Continental Mobile Robots” 名称面向外部市场亮相。官方资料显示,该系列 AMR 车体紧凑,长约 1455 毫米、宽约 630 毫米、高约 225 毫米,却可以搬运 1 吨以上货物;通过不同上装模块,既可以牵引料车,也可以直接搬运托盘或与输送线对接。
在车队协同层面,大陆集团并不单纯依赖“单车智能”,而是引入合作伙伴的软件能力。公开信息显示,德国 Kinexon 为其提供车队管理系统,可以将所有 AMR、料车及关键物料节点纳入同一调度平台,通过超宽带定位与任务分配算法,使机器人团队以“群体”方式运行,提高整体吞吐与路线利用率;与 ROEQ 的合作则集中在上装模块与对接站设计上,使 AMR 能在输送线和货架之间自动完成取放。
此次在 ContiLifeCycle 工厂的应用,也被大陆集团视为推动轮胎制造迈向工业 4.0 的重要一步。通过把搬运这类“低附加值但不可或缺”的环节交给 AMR,不仅实现了生产节拍的可视化和可预测,也为未来更多自动化单元的接入预留了接口。在卡客车轮胎翻新这一高度依赖工艺稳定性和质量可追溯的领域,自动化、数字化与循环再制造的结合,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可复制的范本。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大陆集团在自有轮胎工厂中大规模应用 AMR,有望加速高负载移动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渗透。一方面,轮胎生产与翻新的场景具有节拍清晰、路线固定和安全要求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 AMR 的“标杆工况”;另一方面,自研平台与生态合作结合的模式,也为传统零部件企业如何在内部物流自动化上构建长期能力,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