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非道路动力装备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中国内燃机产业正迎来“双碳”目标与国际竞争的双重挑战。作为中小功率领域的领军者,全柴动力以技术为矛、生态为盾,实现了内燃叉车动力市场占有率超30%并强势挺进海外高端市场。面对叉车电动化提速的关键节点,全柴如何以实现转型升级。
近日,“合力改变物料搬运方式--合力 • 中叉网 | 2025中国叉车和移动机器人高质量发展万里行”活动走进全柴动力,中叉网总经理胡扬波对话全柴动力总经理刘吉文,深度解码其进阶“全球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破局之道。
前瞻布局
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与“双碳”战略的刚性要求,技术研发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作为非道路动力标杆,全柴动力展现出雄厚的技术领先性。“我们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推动传统发动机技术升级”刘吉文认为。
为合力叉车定制开发的V29、V35、S45等发动机采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大幅降低油耗,通过冷却效率提升、减磨设计等核心技术攻关,在满足更高排放标准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动力性与经济性;现代化仿真技术的深度应用,更在热效率、可靠性、NVH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面对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市场需求,全柴已提前完成技术储备,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清洁能源战略布局,“天然气、甲醇发动机项目已成功开发并迅速量产投入市场,为叉车开发的G29(LPG)单燃料及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指优越,产品更具性价比,已批量配套合力全球市场”刘吉文表示。
智造赋能
针对发动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全柴基于自身的发动机制造经验与数字化技术积累,构建了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平台。数字化转型在各个生产环节展开,数字看板能够实时展示生产线的生产数据、质量数据、工艺参数以及设备状态;一个零件从采购订单号到最终装配位置,全流程清晰可溯;当异常报警信息出现时,系统会自动触发相应的处理流程,其响应速度以毫秒计。这种精准管控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使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变革远不止于此,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生产线可以自动切换不同产品的生产动作参数,实现多品种无缝换产。每台发动机的测量数据和装配过程数据都被完整采集,为产品的质量追溯和设计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2024年,全柴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出海加速
全柴紧跟合力全球化步伐,在东南亚、欧亚、北非、中东、南美等地区建立办事处,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已成功开发多款欧五出口专用发动机并投入市场。“与国内头部主机厂合力、雷沃、福田、东风、江淮、上汽、一汽、徐工、三一等单位的战略协同,是我们开拓海外的核心优势,2025 年一季度全柴集团发动机海外销量同比增长 50%”刘吉文介绍道。
针对发展中国家差异化的排放法规与需求,全柴展现出灵活的技术适配能力。以越南市场为例,面对其2025年实施车用欧五标准,全柴未雨绸缪,于2024年联合主机厂率先完成产品开发和相关认证,2025年即实现大批量出口,彰显了其应对国际标准的前瞻行动力。
重载攻坚
在技术壁垒高筑的8-16吨重型叉车动力领域,全柴动力成功实现了关键性突破。直面重载工况的严苛挑战,全柴通过多维度技术攻坚,S65等大马力产品的卓越性能在物流搬运等应用场景中赢得了用户广泛赞誉,树立了坚实口碑。
发动机采用高效燃烧系统与精准燃油喷射技术,显著提升了发动机的高低速带载能力,有效优化了燃油经济性;通过对关键部件进行强化设计,确保了发动机在低速大负荷工况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深入钻研低速小负荷工况下的后处理再生难题,成功延长实际作业中的再生周期,大幅提升了设备出勤率与作业效率。
氢能破局
氢能动力被视为工业车辆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全柴15kW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合力3.5T叉车的搭载匹配,标志着其氢能叉车商业化迈出坚实一步,年内将进入示范推广阶段。面对加氢基础设施瓶颈,全柴创新采用固态储氢技术,实现在厂区内氢气直接充装与储氢装置更换,有效破解了氢能叉车推广中的基础设施与终端应用相互掣肘的困境。
尽管当前成本高于锂电,但氢能在特定场景的TCO(总拥有成本)优势与巨大降本潜力不容忽视。在港口、冷链等高频次、长续航应用场景中,氢能叉车可以凭借快速补能、无惧低温等特性,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随着规模化推广,车辆购置成本与氢气使用成本的双双下降,将加速氢能叉车经济性拐点的到来。
生态共赢
面对叉车电动化浪潮的澎湃之势,全柴动力正主动重构与主机厂的战略协作模式,从传统动力供应商向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者深度转型。
这一转型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于其创新开发的高性价比叉车电驱桥产品,该产品创造性地将减速箱、驱动电机、油泵电机及电控单元高度集成,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一是结构革新层面,通过大幅精简连接管路与线束,显著降低装配难度和维护复杂度,同时优化了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二是轻量化维度,凭借自重的大幅降低,有效提升叉车载荷能力,同步减少能耗并延长续航里程;三是性能表现方面,全面改善行驶稳定性与操控灵活性,赋予整车更卓越的动态响应能力。
刘吉文表示,“我们致力于为主机厂电动化转型提供兼具高性能与强适应性的动力支持,携手构建绿色升级的价值共同体,共同绘制叉车零碳未来的生态蓝图”。
在绿色动力革命的十字路口,全柴动力以深厚技术储备为根基、以智能化制造为引擎、以开放生态为纽带,成功转型升级。从国四排放升级到氢能前瞻布局,从“卓越级智能工厂”到海外市场精准开拓,从重载动力攻坚到电驱系统创新,全柴不仅捍卫了传统内燃动力的领先地位,更将在新能源赛道上蓄势腾飞,其“技术破局”与“生态共赢”的双轨战略,为工业车辆的绿色未来贡献了澎湃的中国动力。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上市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具有60万台系列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国内专业的中小缸径发动机研发与制造企业。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院士工作站、中小功率柴油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与德国博世、英国里卡多、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公司的产品技术始终紧跟全球先进水平。依靠前瞻性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公司相继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公司研发的系列发动机在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经过不断的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柴油发动机产品功率覆盖15至380马力,广泛应用于汽车、叉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凭借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柴一直注重技术改造,近年来,积极加快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静压造型、消失模铸造、立卧转换加工中心、在线检测、智能机器人、AGV与RGV运输小车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工艺与设备得到了有效应用,企业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为全柴高品质的产品制造打下了基础。2014年入选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015年全柴“大中型农业装备用柴油机智能化工厂项目”荣获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19年入选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
未来,全柴将坚定不移的以用户为中心,坚持“质量、市场、效益、生存”的经营理念,依靠领先的产品与制造技术,坚持绿色与内涵增长,打造百年企业!
2025-08-12 09:36
2025-08-12 09:31
2025-08-12 09:23
2025-08-12 09:20
2025-08-12 09:19
2025-08-12 09:18
2025-08-12 08:22
2025-08-11 16:32
2025-08-11 11:13
2025-08-1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