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之外,柳工将目光瞄向了美洲。
“我们确实在考虑今后去美洲建立制造基地,并进行可行性调研,”罗国兵告诉记者,“在三大区域布点大规模制造单元后,再下一步即针对重点市场和国家,采取组装模式推进业务。”
中资集体出海:挑战海外经营
厚积薄发的态势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时代倏然来临。
上述收购案例之外,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于今年1月宣布,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
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近日也公开表示,2012年中联重科的销售收入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并且全面拓展海外市场。“今年中联重科的日本技术研发中心将正式建设,并且不排除继续进行海外并购。”
罗国兵向记者分析认为,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加速走向海外。在产品先行的前提下,对海外有了一定了解,是时候可选择一些优秀企业进行并购和重组。
“此外,中国国内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造成的相对产能过剩,也成为知名企业加速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他说,“金融危机则在事实上给了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期,可以减少投资成本。”
这也是此次三一重工(微博)以“后来者”身份,收购普茨迈斯特这样一位“大腕”引发关注的背景所在。后者9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海外,海外市场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三一重工不仅逐渐赢回本土市场份额、成为近年来普茨迈斯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还彻底上演了一出闪电“吞象”,共享其全球品牌价值和销售网络。
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5000亿元左右,出口额突破150亿美元,超越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10月份,海外出口额增长51%,同期国内市场销售增长仅有30%左右,明显低于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全球布局已经成为中资企业的集体选择。
不过,选择出海同样意味着新挑战。罗国兵表示:“收购、兼并之后的整合,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如何解决跨文化管理这一核心问题,是所有收购方企业要重视的。”据记者了解,在收购最终完成后,柳工的高管团队很快就将前往波兰,与当地员工展开交流和商谈。
2025-07-19 09:29
2025-07-19 09:28
2025-07-19 08:51
2025-07-19 08:48
2025-07-19 08:46
2025-07-19 08:43
2025-07-19 08:40
2025-07-19 08:38
2025-07-18 14:05
2025-07-18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