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物流学会副会长海峰:振兴物流依然任重道远

2009-04-18 09:00 性质:转载 作者:鄂商杂志 来源:鄂商杂志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受访人物档案:海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师认证...
  受访人物档案:海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师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

  整合是必然的

  《鄂商》:物流被排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这对物流企业有何意义?

  海峰: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其余九个都是实体经济,物流是十大振兴计划产业中唯一一个服务行业,这样的排位充分突出了物流的重要性,以及与实体经济密切的关系。物流是高关联性的产业,也是实体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鄂商》:在振兴物流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整个物流业会是怎样的趋势?

  海峰:既然提出振兴,物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运输方式的涵盖,我认为应该把物流看作一个企业,用思考企业的方式来思考物流下一步的走向。

  另外,全国性的物流规划和区域性的物流规划很重要,虽然现在各地物流企业都在各做各的,这样其实不利于整个行业方向的发展,物流业应该统一规划,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应该联合起来。

  《鄂商》:物流业会不会面临大的整合?有什么困难?

  海峰:现在的物流正处于发展阶段,门槛很低。要发展就必定会呈现竞争格局,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小企业会逐渐被淘汰。服务在最低层次的小物流必定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面临调整。整合应该是必然的,但是现在不好说,谁来整合?如何整合?以及整合的利益分配,这都是关键问题,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根据政府的规划,在每个阶段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政府应该有整体的物流规划,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现状。物流业同行之间的合作很重要,政府应该创造条件。

  《鄂商》:很多企业谈到物流人才,您怎样看待物流人才问题?

  海峰:2003年国内就已经开始有物流专业本科班,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是不缺乏物流人才的,而是物流企业的认识不够。从专业到人才需要一个过程,企业不应该太急于求成。

  中部尚处初级阶段

  《鄂商》:您认为中部物流企业在发展中有哪些障碍?

  海峰:国内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所以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相比之下,中部物流还处于初期阶段,比较粗糙和落后。这和政府的规划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中部,越是落后的地方关卡越多,企业包袱越重。东西湖吴家山收费站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说了很多年了,但是仍然没有落实到位,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鄂商》:湖北物流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海峰:湖北的物流企业在全国排上名的很少,这有很多原因,比如政府规划,物流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范围。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物流一直受到局限,比如,国外的物流可以做高端的,例如快递,他们可以买飞机,可以创造条件,但是我们国内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资源和实力。

  《鄂商》:长沙也一直在争取保税物流中心,在中部地区肯定还有其他的竞争者,最后为什么会首先落入武汉?

  海峰:长沙这些年物流发展的比较快,逐渐有所规范,也一直在争取保税物流中心。但是,和长沙相比,武汉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地理位置和交通。武汉被设为中国服务外包试点城市,政府一直在争取。而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又把物流看的很重,在该区内确实已经形成了物流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

  《鄂商》:湖北发展物流有哪些优势?

  海峰:湖北九省通衢,具有区位优势,加上三峡的建成,这几年公路铁路的建设逐渐有所改善。另外,湖北的产业结构比较适合发展物流,钢铁、纺织、资源比较丰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发展物流基础很好。

  《鄂商》:你认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对武汉物流业和整个经济会带来怎样的意义?

  海峰:肯定是好事,对武汉或者整个中部地区都是具有意义的。

  它是企业便利的通道,为物流业开辟了新的领域。保税物流中心应该为企业提供条件,更好的服务企业,它会给湖北带来经济增长点。

  对此,我建议首先要利用条件做好宣传,让人知道。另外,绝对不能只局限于湖北,那就失去了保税物流中心的意义。

  《鄂商》:你对像九州通这样的企业物流有什么看法?

  海峰:企业自发物流固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优点在于突出经济性,但是也要注意专业和现代化,企业物流如果发展的好,不仅可以为自己做物流,也可以为社会去做。

  发展企业物流也要有一定的条件,比如,武商、中商和中百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应该来说,武商、中商、中百是一个经济组织的话就可以,但国内这种合作难度大点,这样的商业结合体在统一上会有很多矛盾。

  在国内也有一些做得不错的企业物流,海尔做得很不错。海尔最初做物流是服务于自己的企业,后来成立了海尔物流公司,既可以服务自己,又可以服务其他的企业。
  评论

  湖北物流的乱与治

  ■ 李玉申

  作为中部经济大省,却难有与之地位相当的物流水平——长期以来,这是湖北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近日,随着中部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花落武汉,这一格局终有望被打破(详见本期封面故事《反思湖北物流》)。

  但在《鄂商》看来,振兴湖北物流的重任,远非一个物流保税区便可承载。研究湖北物流既有的形势和态势不难发现:缺乏政府引导下的粗放式竞争,依然是这一行业主要特征,这一局面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参与者的良莠不齐。

  湖北物流一直在较低的市场区间运行,首要原因是自上而下对这一业态的重视和理解程度不够,对这一传统产业自由配置市场资源的能力作了过高估计。事实上,物流因其对各经济体的高度渗透,已经难以作为独立的企业主体出现在市场上,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指挥中心和利润中心基础上的、企业间成本最优化的经济综合体网络。

  发展现代物流,湖北大有可为。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人才、交通、关联产业等优势也日趋明显。如规划合理、发展得当,湖北完全可以成为国内集陆路交通、内河航运和航空中转为一体的立体交互式物流中心。

  要实现这一格局转变,湖北各级政府首当其责——首先,要在尊重物流行业在湖北现实水平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改革思路。当下,经济危机对物流行业的冲击显而易见,受此影响,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苦度寒冬。但对政府来说,这却是一个借助干预杠杆淘汰不良企业的机会,通过加速行业整合和市场资源再分配,让具实力、讲信用、有远见的企业脱颖而出。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考虑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大企业的稳定性,完善公平竞争机制。

  其次,需要政府引导企业的产业布局,通过土地、交通、进入门槛等外部政策,吸引优势资源向战略区域或行业转移,突出武汉、宜昌等交通枢纽城市在湖北物流的地位,找准符合中部地区发展实际的物流优势行业,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整体发展。

  对广大物流企业来说,自律必不可少,但遇到不公正的市场待遇,积极维权亦十分必要。面对国外同行的大量涌入,本土企业更要审时度势,切忌盲目自信或悲观。

  国家提出的产业振兴规划中,服务业内独列物流一家,既显示了中央对该行业的重视,更说明了这一产业“亟待振兴”的危局。面对湖北物流“失去的三十年”,新形势和新规则下的振衣改革已刻不容缓。在此语境下的诸多市场常识,不仅对湖北适用,国内其他省市亦然。对此,地方政府需痛定思痛,雨中绸缪。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