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技术双方的博弈
当然,鉴于中国企业的学习与竞争能力,国外的领先企业在中国投资的过程中,也十分矜持与谨慎,他们希望用最少的技术换取最大的市场,甚至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出口限制。以目前比较热的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投资为例,“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外商投资的海工项目主要有15个左右。从投资方式来看,大多数项目都是采用合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存在外方控股和外商独资。但是从投资产品结构来看,大部分项目以生产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为主,只有少部分企业涉及到海洋工程装备模块设计,这就说明外商投资项目最核心的技术并没有转移到中国,合资企业主要建造的仅仅是一些海洋平台和海洋钢结构及部分海洋平台装备设备,它们在整个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中处于价值低端。
市场中的博弈何尝不像大自然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国外先进企业在迷恋中国市场的同时,却在努力保护其技术优势地位。但市场与经济的发展毕竟有其内在的规律,在日本、韩国、中国,装备制造业一直沿着提升技术能力、完成进口替代、继而加强出口拓展的路径发展,今后仍将继续沿这一路径演变。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国际化发展阶段不同,其中港口机械、集装箱以及造船业都已完成进口替代,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正处于加速发展期。
当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水平,产品附加值还不高,未来我们的企业需不断努力打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装备制造业才将能跻身中高端领域,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
三一的路径选择
我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集团作为标杆,对整个装备制造行业有很好的启示。三一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主导产品混凝土泵车已经全面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三一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致力于将产品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4141件,授权有效专利2211件。2007年和2009年,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泵车、72米泵车两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已经由混凝土泵送技术的跟随者演变为领先者。
事实上,三一从没有停止过对国际领先企业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汲取。今年春节刚过,三一重工和德国普茨迈斯特宣布达成协议将正式并购。在2009年之前,普茨迈斯特的泵车一直是世界的领导品牌,直到2009年被三一超越。两家公司合并进一步巩固了三一混凝土泵车的龙头地位,实现了双方资金、技术与渠道的互补。另外,今年2月底,三一又与另一家世界优秀企业帕尔菲格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且将各持有50%的股份。设在长沙的三一帕尔菲格将开发和生产随车折臂起重机和伸缩臂起重机,将在三一重工长沙总部附近建厂,生产能力将达到1万台起重机,中期目标是30%的中国市场份额。
分析三一集团,我们总结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自身技术与产品实力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不断加大投资提高研发实力,使企业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替代进口,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就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自主创新。二是在企业实力增强的同时,走出去并购国外更先进的企业,直接将他们的先进技术收为己有。三是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
2025-07-11 14:17
2025-07-11 13:20
2025-07-11 09:43
2025-07-11 09:43
2025-07-11 09:39
2025-07-11 09:38
2025-07-11 09:37
2025-07-11 09:36
2025-07-11 09:34
2025-07-11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