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子伟托盘 托起物流供应链 > 专家专栏 > 用供应链牵着客户走(一)
专题分类
用供应链牵着客户走(一)
用供应链牵着客户走(一)

  【导读】 《供应链实战话你知》是杨臻20年行业经验总结出来的干货,本书用40篇实战案例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相结合,深入浅出、点面结合地对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进行解读,本期开始连载。本文《用供应链牵着客户走(一)》是《供应链实战话你知》规划篇的第一部分。

  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相似的口号:客户为中心。这个口号是否正确?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没有什么疑问,因为客户为你带来价值,才有了财务报表上收入、毛利和净利。因此,把客户伺候舒服了,关乎企业能否生存的大事。
  然而,不少企业片面的理解了“客户为中心”这个理念的含义,盲目追求所有客户的满意,草率的使用公司有限的资源,满足所有客户的特殊需求,而忽略了这背后的高昂成本。
  不少企业,特别是以ETO和较为复杂的MTO为制造策略的公司,往往被不加选择,一律极力满足的客户需求而拖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供应链策略,既能满足客户“真实”的需求,还能够将最多的利润留给自己呢?
  下面我想用一个案例,系统谈一下是否可以做到“牵着客户的鼻子走”。
  某客车公司是国内客车行业的龙头。一直以来,该企业坚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每位客户的需求设计或调整车型,然后尽力调配零部件投入生产,快速交货。
  有的客户甚至要求该客车企业重新整合底盘,这需要他们重新进行产品安全性等一系列测试,使得交货周期进一步延长。
  杨臻,供应链管理资深人士。17年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方面的经验,通晓供应链管理先进理念,在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上市公司担任过较为重要的职务。

  而这种盲目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生产周期的延长和不稳定,对于客户的售后服务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太多的个性化零件被设计出来,安装在客车上,供应商可能就只生产这一批,而对后续的零星生产来满足售后市场没有任何源自利益驱动的兴趣。
  例如,该客车企业的一家国外客户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公交公司。该客户是私营的,如果没有合适的配件,停一天就要亏500美元。客户算了一笔账,如果零部件供应不及时,一旦除了故障,车停在那里,车价上省的几千美元早就赔出去了,非常不合算。最好能够有通用的零件马上进行维修更换。通用到什么程度?最好在路边的五金店都能买到!
  这家公交公司原来用的是土耳其的车,后来也不用了。土耳其的车不仅贵,而且配件也跟不上。配件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就是标准化程度太低,不同车型上,甚至同一车型不用批次上的配件都很难通用。因此,如何避免重蹈土耳其生产商的覆辙,就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为诸如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低,供应商难以管理、物流难以计划、生产难以执行等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改的程度。
  2007年上半年,该客车企业决定进行供应链转型项目。起初,项目的范围仅仅是如何改善计划模式,是的客户订单能够按时交付。当时,我受邀担任了该客车企业的供应链总监,同时负责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重组BPR项目。
  从这个独立的项目启动之后,我越来越发现我们走进了一个怪圈,而这个怪圈中很多因素不是这个项目本身涵盖了。例如,为了更快的交付客户订单,就不能傻等客户订单确认后才开始生产准备。所以要有提前的生产预测。而生产预测来自于需求计划。
  当我们追到需求计划的时候,发自公司根本没有正规的需求计划,而是生产部和物流计划部随意做出的。真正应该发挥作用的销售部和产品研发部根本就没有参与。于是,生产计划优化项目变成了整体计划的优化项目。
  当销售部门和研发部门很不情愿的被赋予需求预测的工作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没办法预测。为什么呢?公司的车型有500多个,每个车型在历史上实际发生的就有100多种变型。要预测,如何预测?于是,又一个项目产生了,也就是配置管理优化项目。
  有了配置优化项目,矛头就直至车辆的具体配置。如果要用数学中的组合方式,公司的产品配置组合扣除明显不能搭配的那些可能性,也竟然多达4000多个。怎么办,这么多配置难道就意味着海量的汽车销售量吗?未必,因为就当年的销售量,一共20000多台,也就意味即便平摊到每种可能的配置上,则每种配置不过生产了5台。更何况,因为市场需求的80-20原则,很多配置根本就没有实现销售。于是,配置品种管理的研究有延伸到了产品设计思路的研究。一个新的项目又产生了,就是产品策划管理项目。
  从产品策划管理项目,又延伸出了零件标准化、模块化项目,最后形成了一个项目群。而我就成了项目群经理。
  当然,不管做什么项目,先后顺序是什么,客户的订单实现都是企业盈利的最终极手段。所以,经过调研和思考,由项目组提出,经过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一致认可,公司必须实现被动改进到主动实现引导型销售。就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判断,设计并归纳出覆盖市场80%需求的产品系列;在这个产品系列之上,再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平台,深入到车型层面甚至车型下一级的模块层面。
事实证明,很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随意的,非理性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对客车做这样或那样的修改是否有必要,有时只是看别人的车有某种特点,就要做成那样。
  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客户需求,减轻供应链的负担。根据引导客户需求的目标,该客车企业将整个供应链模式分成“MTO(面向订单生产)、ETO(面向订单设计)、ETO+”等3类。
  “MTO”是指客户订购已有车型,或是不需要做重新设计修改就可以投产的车型,这种订单可以迅速投产并完成交货。用MTO模式生产客车,该客车企业可以预先生成比较准确的物料计划以提高采购效率。且车的质量、安全性也比较高。
  “ETO”是指需要较多改动产品设计的订单,需要重新设计、重新采购或定制零部件,交货期普遍比较长,供应链管理比较复杂。例如现有的车型是一个前门,新的要求是加上一个中门。现有的车型是靠传统方式的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状况,新的要求是通过电子摄像装置进行观察。
  “ETO+”则在该企业被定义为需要改动底盘主要内容的订单,它需要重新做客车的安全及质量测试,基本等于重新设计一个新车型。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