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产能】甲醇产能过剩是表面现象
长期以来,市场普遍认为甲醇存在一个“产能过剩,却每年增产”的怪圈,其实不然。甲醇时代认为,我国甲醇总产能中实际发挥作用的产能可以分为投产运行装置产能和长期停车装置产能两部分。其中,投产运行装置产能代表连续两年运行的装置产能,长期停车装置产能代表连续两年以来停产的产能。
1、甲醇产能过剩是表面现象。从历史数据来看,首先,我国甲醇连续2年停产产能普遍为规模小、原料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差的企业,恢复开车的可能性很小;其次,去除连续2年停产产能,我国甲醇产能为6712万吨,以此计算开工率为78.6%;第三,在有产量的产能中天然气、焦炉气制甲醇和联醇产能2700万吨,这些产能常年开工率不足70%,至少有30%的产能为无效产能,去掉这部分无效产能,我国甲醇实际有效产能为6172万吨,开工率为85.5%。因此,目前我国甲醇产能过剩只是表面现象,产能实际利用率处于正常水平。
2、甲醇进口量增快增大。甲醇时代统计,2016年全年累计进口甲醇量高达880万吨附近,同比2015年的554万吨,涨幅近60%,创历年来历史新高。
3、当前甲醇仍是卖方市场。当前中国甲醇需求已接近6000万吨,特别是我国沿海几大甲醇制烯烃的投产,带动了甲醇需求快速增加。但是甲醇下游企业(包括甲醇制烯烃企业)在甲醇采购方面仍没有话语权,仍然要取决于国外进口甲醇供应情况,导致沿海甲醇价格居高不下,2016年江浙甲醇价格一度超过3100元/吨,市场采购相对紧张困难。甲醇时代将根据企业自愿进行多方面联合采购,提升话语权。
甲醇时代认为,我国富煤、少气、贫油,在去煤化的今天,导致煤炭产能过剩,为了维护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的利益,小煤窑逐步关停,煤炭价格提升,秦皇岛煤炭价格超过600元/吨,这与国际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下徘徊形成鲜明对比,导致我国煤化工产业竞争力下降。我国甲醇近70%是煤制甲醇,受煤价上涨、下游需求拉动以及资本的助推,推动甲醇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甲醇的能源属性下降,加之国内外LNG价格下滑,甲醇作为燃料更是举步维艰,这将给大家造成一种假象:甲醇产能过剩,甲醇没有竞争力,甲醇没有出路的看法。
甲醇时代认为,甲醇依然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煤制甲醇成本低,当前每吨甲醇毛利有的企业已经超过1000元/吨,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必然会扩大化再生产,甲醇供应必然会加快增长,据了解今年山东地区将近300万吨甲醇装置投产,伊朗也要有几百万吨甲醇投产,这将缓解甲醇一度紧张的局面,同时我国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天然气供应毕竟不能面面俱到,甲醇作为清洁燃料是很好的补充。目前甲醇在陶瓷、粮食烘干、饲料烘干等行业进行应用,反映良好,甲醇在锅炉、灶具上应用更是遍地开花,甲醇作为清洁燃料是必然选择。
甲醇时代以消除雾霾,提倡健康为己任,以高效、清洁、低碳、绿色、分享为理念,推动甲醇经济产业发展,促进甲醇在锅炉、窑炉、汽车、船舶、灶具等方面应用。
转载自: 甲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