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9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有95家公布了研发费用(或技术开发费用)。95家公司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73.6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5.47亿元增长12.53%,占95家公司总营业收入的2.89%。其中,66家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占总数的69.47%,除个别企业因兼并重组致使研发费用发生较大变化外,大部分企业都主动增加研发投入,包括研发技术中心建设、实验设备升级、储备新技术以及为客户开发新产品等。
■ 研发费用投向五大领域
零部件研发投入流向车联网、新能源“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制造、后市场电商五大领域,这符合汽车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智能驾驶技术以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为主要特点,其推广使用需要各领域资源的系统规划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在车身控制、主要功能件方面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熟产品,发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完整的软硬件一体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
车联网由概念落地实施,并呈现出向大数据延伸的趋势。今年以来,不少上市零部件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实现与各大电子信息企业、互联网企业跨界联手,将触角伸向“大数据”,加速对车联网业务的整合,加快打造车联网完整产业生态的步伐。围绕车联网,跨界整合和协同发展仍是关键。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关键零部件自然成为各方抢夺的焦点。在新能源“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各零部件公司业绩增长较快,持续加大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的产能,同时加强与锂电池企业的合作力度,向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供应商转型。
互联网在汽车领域的渗透改变了汽车行业的销售模式。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最大的改变是后市场电商平台的整合发展,打通了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现在看来,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发挥资本整合能力,向后市场电商领域拓展,成功率更高。
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大背景下,作为制造业主力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打造智能工厂,推进无人化工厂是主要趋势。零部件公司都在加快生产线技术改造,提高装备、质量和产能水平,实现仓储和物流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节省能源消耗,实现零污染排放。